子宫腺瘤样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
【出 处】:
【作 者】:
【摘 要】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(adenomatoidtumors,ATs)的发生、命名、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。方法对36例子宫A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。结果36例子宫ATs占同期子宫肿瘤切除标本的1.61%,肿瘤多位于子宫近浆膜下的肌壁间(31/36),均呈结节状生长,单发34例(94.4%),多发2例(5.6%),直径1.0—6.5cm,边界清或欠清,无包膜。其中伴发子宫其他病变13例(36.1%),单纯为子宫ATs23例(63.9%)。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征性。大体上类似平滑肌肿瘤,切面大多灰白、灰黄,实性均质,质硬或较软,少数切面湿润,可见细小腔隙和小囊腔,内含半透明黏液。镜下肿瘤由增生的平滑肌和上皮样成分组成,上皮样成分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、形态不一的腺样或腔隙样结构,呈片、巢状或单个散在分布于平滑肌束之间,上皮样细胞无明显异型性,无核分裂象,增生的平滑肌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。免疫表型:肿瘤上皮样成分CKpan、Calretinin呈阳性,CD34呈阴性。结论子宫ATs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,起源于浆膜间皮,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、漏诊,免疫组化检测CKpan及Calretinin有助于诊断。其平滑肌成分是否应看作肿瘤的实质成分,有待探讨。